NAND闪存技术日新月异,固态硬盘已成为存储市场的新宠,使用过固态硬盘的用户,都不会再适应机械硬盘那种拖泥带水的运行速度了。在性能、体积、噪音等方面,固态硬盘已经完胜机械硬盘。而2015年,由于3D NAND技术的兴起,SSD硬盘也悄悄超过了HDD硬盘最大容量,目前容量最大的固态硬盘是三星16TB,而机械硬盘也只有采用了氦气技术的日立硬盘才勉强达到10TB级别。因此,现在机械硬盘残留的优势只有单位容量价格低以及故障后
数据恢复的成功率高了。
机械硬盘的信息记录载体是直径2.5寸或3.5寸的圆形磁性介质,由于圆盘中间必须开孔以备电机带动其旋转,这就进一步压缩了碟片上的可用空间,同时,在有限的盘腔内部能封装的碟片数量有限,因此,提升HDD容量只能依赖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这一条路了,该技术指标通常用每平方英寸容量表示,单位是Tbpsi。目前机械硬盘最大容量为10TB,是日立公司采用日本昭和电工SDK的第八代PMR碟片研发而成,单碟容量1.3-1.5TB,存储密度约为1Tbpsi。但是,机械硬盘的存储密度提升已经越来越困难,PMR垂直磁记录技术已逼近极限,而SMR叠瓦式刚刚兴起,未来还会有HARM热磁辅助记录等新技术,可进 一步将存储密度提升到1.5Tbpsi级别,更先进的HDMR甚至有望达到5Tbpsi密度,但即使有着这些先进的技术作为发展动力,机械硬盘的发展速度也远不及固态硬盘。

机械硬盘发展趋势
据报告显示,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,硬盘存储密度提升了60%,达到1.5Tbps量级,尽管HDD并没有停滞不前,但显然SSD的发展速度更快,存储密度从1.19Tbpsi提升到1.69Tbpsi,而最近,美光在ISSCC 2016会议上公布了一款容量为768Gbit的TLC 3D闪存,存储密度高达2.77Tbpsi。从下图发展曲线可以看出,SSD的存储密度在2020年前后即可达到10Tbps级别,而相同的道路对于HDD来说,则至少要到2025年。

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发展趋势比较
SSD存储密度超过HDD并不意外,这两年来TLC闪存及3D NAND闪存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SSD容量,并且降低了价格,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好处是原本千元级别的128GBSSD,现在只要两三百元,而千元左右已可买到480GB容量的SSD。
2016年SSD在降价的同时还会伴随容量的持续提升,三星850 EVO已开始销售2TB硬盘,而镁光、东芝、SK Hynix,今年都计划推出2TB甚至4TB超大容量的硬盘,尽管这些产品短时间内还不会普及,但从SSD硬盘过去两年的发展速度来看,TB级的固态硬盘全面普及必然不会太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