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盘数据恢复

U盘体积小巧,携带方便,很多人喜欢把工作文件都存储在U盘中,这样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及时、方便的找到需要的文件,但是,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遇见过:
(1) 前一天U盘还能正常使用,今天再用时就提示"U盘需要格式化"或"U盘的文件目录损坏"
(2) U盘内数据突然全部乱码,而且都无法打开了
(3) U盘突然识别不到了,或者点击U盘提示"请插入磁盘"
U盘出现故障多由于非法关机、意外断电、热插拔等原因破坏了U盘的文件系统,这也是FAT32、exFAT类非日志型文件系统的通病,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差。但是像NTFS、HFS+等日志型文件系统,由于数据存取过程中产生大量日志记录,不适合闪存类对写入次数有限制的存储载体。但是,从数据恢复角度来说,U盘数据丢失后通常还可以恢复。
另一方面,很多U盘的主控芯片稳定性较差,易发生故障,一旦主控损坏,数据恢复就变得繁琐。
技佳数据恢复中心提醒您,U盘的稳定性相对较差,它不适合长期保存文件,也不适合将文档类数据存于其中反复编辑,建议您将重要数据保存于电脑或移动硬盘中。
另一方面,很多U盘的主控芯片稳定性较差,易发生故障,一旦主控损坏,数据恢复就变得繁琐。
技佳数据恢复中心提醒您,U盘的稳定性相对较差,它不适合长期保存文件,也不适合将文档类数据存于其中反复编辑,建议您将重要数据保存于电脑或移动硬盘中。
一. 故障现象

图 2. 闪存介质常见故障
二. 故障原因



图 3. 安全卸载硬件

解答:所谓热插拔,是指移动设备插入电脑后,不需要重启电脑即可被识别并正常运行,这个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工作,但很多用户将"热插拔"理解为"可随意插拔",如果我们在拔取U盘时,系统正在向U盘内写入数据,强制拔取,系统可能将数据无序的灌回U盘中,从而破坏了U盘分区关键的信息,甚至可能破坏到主控芯片代码,这就是U盘故障频发的最主要原因。
三. U盘安全使用须知




四. 数据安全科普:关于闪存介质主控算法与写入寿命
闪存介质不存在机械部件,所以抗震性能较好,但闪存介质的致命缺点在于Flash芯片的写入寿命,目前,闪存芯片每个存储单元写入寿命为3000次-10万次不等。闪存发生故障时,若仅仅为主控芯片损坏或烧毁,那么位于Flash芯片内的数据是安全的。但Flash存储机制与机械硬盘不同,机械硬盘在物理层采用顺序存取,即从0扇区顺序往后写入,那么只要在逻辑上连续的数据,在物理层也是连续写入的。而Flash芯片由于存在读写寿命,为避免对某一存储单元反复读写引起损坏,闪存介质在主控中采用均衡算法,即保证每个存储单元都能平均分配写入次数,如此一来,即使在逻辑层是连续的文件,在Flash芯片中也是“随机”分布的,这一“随机”算法由主控芯片决定。由于不同闪存介质采用的主控芯片算法不同,有些芯片甚至采用加密算法,一旦主控损坏,即可能导致存储芯片内的原始数据信息无法顺利重组,数据恢复也就无法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