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盘/固态硬盘/数码存储卡数据恢复

图 1. U盘/固态硬盘
常见闪存介质有U盘、固态硬盘、SD卡、TF卡等。自1998年第一块U盘诞生以来,闪存介质仅用了15年,就在读写速度上超越了机械硬盘50年走过的历程。目前,主流固态硬盘读速度已达到500M/s,而机械硬盘还在200M/s左右徘徊。容量上,闪存介质也正在超越机械硬盘,目前,容量最大的闪存介质(OCZ Z-Drive 4500)已达到3.4TB,读速度甚至高达2.9GB/s。
闪存介质数据丢失多由于文件系统被破坏,这也是FAT32格式分区的通病,从数据恢复角度,丢失的文件通常都可恢复。
一. 故障现象

图 2. 闪存介质常见故障
二. 故障原因



图 3. 安全卸载硬件
三. 闪存介质安全使用须知





四. 数据安全科普:关于闪存介质主控算法与写入寿命
闪存介质不存在机械部件,所以抗震性能较好,但闪存介质最大的弱点在于Flash芯片的写入寿命,目前,闪存芯片每个存储单元写入寿命为3000次-10万次不等。闪存发生故障时,若仅仅为主控芯片损坏或烧毁,那么位于Flash芯片内的数据是安全的。但Flash存储机制与机械硬盘不同,机械硬盘在物理层采用顺序存取,即从0扇区顺序往后写入,那么只要在逻辑上连续的数据,在物理层也是连续写入的。而Flash芯片由于存在读写寿命,为避免对某一存储单元反复读写引起损坏,闪存介质在主控中采用均衡算法,即保证每个存储单元都能平均分配写入次数,如此一来,即使在逻辑层是连续的文件,在Flash芯片的存储块中也是“随机”分布的,这一“随机”算法由主控芯片决定。由于不同闪存介质采用的主控芯片算法不同,有些芯片甚至采用加密算法,一旦主控损坏,即可能导致Flash内数据无法顺利重组。
五. 联系我们



